破解醫療鑑定困境 邁向智慧健康新生活

目前刑事醫療鑑定的問題十分棘手,已經造成訴訟遲延的問題。對此,我們的執行長張麗卿教授(圖2)指出,鑑定新制施行後,對於鑑定人有具名、具結及出庭接受對質詰問的要求,造成醫師拒絕鑑定的窘境,在法制上應思考如何修正刑事訴訟法的鑑定規定,使刑事醫療鑑定得以順暢進行。
此外,醫預法已經施行一年多,但成效似乎十分有限。研討會上,與會學者專家提及,醫預法雖強調調解先行與事故預防,但實務中病患家屬對制度信任度仍有不足,未來應強化醫療人員在法律程序中的教育與支持,避免醫療防衛性實務日益擴大。
二、醫療現場友善經營與數位長照法制建構應受重視
面對醫療暴力、霸凌問題,應從實務經驗反思,改善相關法規。
台灣高檢署檢察官陳玉華(圖3)就以自身經驗指出,醫療暴力會使得醫病關係更加緊繃,司法、警察、衛生行政及媒體與民眾等,要攜手抗制醫療暴力,促進醫療現場的友善環境。與會專家也提到,職場霸凌與職災認定,說明醫療職場中隱性霸凌與心理壓力常被忽視,職業性精神疾病認定較為限縮,不易成立職業病,當前相關法規有修正的必要。
此外,學者專家以德國與日本的經驗,探討智慧健康照顧與數位長照法制的問題。德國結合保險與智慧科技,達成高效率且具人性關懷的照護目標;日本在智慧健康照顧上,面臨隱私、偏見、責任歸屬等多重挑戰。我們應該以日本德國作為借鏡,呼籲應重視相關的法制建構與社會溝通。
本會監察人同時也是磐石集團的董事長陳照(圖4),以業界觀點提到,健康照護與數位長照是未來趨勢,相關的保險發展,勢必衝擊業界,是未來的重點。
三、跨域對話促進政策落實與制度創新
本次研討會成功建構醫療與法律專業間的交流平台,從實務出發,直指法制設計的盲點。與會專家學者一致認為,面對醫療風險與科技發展交織的新時代,應強化跨領域合作與制度前瞻規劃,持續推動健全的醫療與法律環境。
我們未來將持續攜手各單位規劃相關論壇,深化對醫療、AI科技與法律之間的整合思考與行動落實。